更多

【古琴资讯】龚一:静止的传统是死水

发布时间:2019-06-26 148


  【传承艺术的人不思进取,非常遗憾,但更大的遗憾是意识不到这是遗憾】


  问:古琴艺术的传承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?

  龚一:我最担心的是,我们可不要把老祖宗的东西丢光了。

  你看当下的古琴演出、发行的古琴唱片,来来回回就那么几首,《平沙落雁》《梅花三弄》《广陵散》《潇湘水云》……实际上,流传下来的古琴曲谱有3000多首,古琴乐曲有700多首,但我们发掘整理的不过其中的百分之十,日常演奏的不过三五十首,新琴曲更是寥若晨星。

  另外,古籍中还有大量的关于琴家、琴论、琴制、琴艺以及琴学美学的文献,遗存丰硕,对之我们也缺乏整理研究。


  问:为什么会这样?

  龚一:你们问到这个,我就忍不住心痛:弹琴的人不钻研琴艺,都干嘛去了?“跑码头”去了。我给这种现象总结了“四个一”:

  同一种模式。不管是叫学术研讨会还是叫艺术交流会,内容都是一样的———一帮子人聚在一起,开幕、弹琴、合影、吃饭;

  同一批面孔。今天是张三李四,明天是李四张三,就这么几个人;

  同一首曲子。弹来弹去,就那些保留曲目,“一招”吃遍天下;

  同一个水平。这样的交流很难有提高,天长日久,只会原地踏步,在原来的水平上没有长进。

  钻研、练琴,苦啊;一首曲子弹来弹去,容易啊。躺在老祖宗种的大树下乘凉,吃吃现成饭,怎么行?人不能这样固步自封,不求上进。


  问:这种“跑码头”,让学术变了味,艺术成了一盘生意。

  龚一:做生意也正常,但做生意得凭良心啊,一张琴是否真值那么多钱?有的人根本没那水平,却靠商业运作炒成了大师。

  可就是有人愿意花这个钱去买琴,有些音乐会就是一票难求。老百姓分辨不清,有些有分辨能力的人不仅不分辨,还浑水摸鱼,太糟糕了。

  有些弹古琴的和研究古琴的人不思进取,这非常遗憾,但更大的遗憾可能是他们还意识不到这是遗憾。我一个老人,一个孤家寡人,成天唠唠叨叨,“先天下琴人之忧而忧”,可也只能是忧一忧、说一说而已。



  【传统是一条河流,有河就要流,不流就是死水一潭】


  问:现在有不少人认为,古曲应该遵循传统,讲求原汁原味地继承,您怎么看?

  龚一:这种说法有待商榷。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是不可能“原汁原味”、“一成不变”的。与空间艺术不同,时间艺术就是随时间和从艺者变化而变化的。就拿《流水》来说,大家听到的《流水》可不是春秋伯牙与子期的《高山流水》中的《流水》,也不是1425年《神奇秘谱》所刊的《流水》,而仅仅是百年前四川青城山道士张孔山的传本。这正应了清代琴家徐常遇说的“古琴曲传至今日,大多经人删改而成其曲”。

  从有琴谱记载的1425年算起,古琴艺术发展到今天,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变化。我们今天弹的琴曲,都不是千年以前原汁原味的曲子。古往今来,一首《平沙落雁》就积累了100个版本,100个版本就是100种变化;同一个人在20岁、40岁、60岁的时候演奏它,味道也都是不同的。有变化才是正常的。

  古人留下的谱子也并非尽善尽美。《广陵散》45段、23分钟,音乐会上不适合弹这么长。古人说:“古曲有不尽善处,可删不可增。”“大曲过于冗长重沓,大加删汰而成曲者。”你看,古人都知道要与时俱进,今人的见识还不及古人?

  所以,所谓“原汁原味”地继承传统,事实上是不可能的,也没必要,因为我们连“原汁原味”是什么样都不知道。音乐史学家黄翔鹏说过,传统是一条河流,有河就要流,不流就是死水一潭。

 

名琴阁www.mingqinwang.com


 

想了解古琴的更多精彩内容,火速前往琴筝百科>>

新鲜百科汇,经验百分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