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入认识古琴——古琴的结构
古人们喜欢根据自然现象、从人本身出发,来为万事万物寻找溯源之本。比如,古琴的构造就与自然现象、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琴长三尺六寸六分,象三百六十六日也。广六寸,象六合也。文上日池,下日岩。池者水也,言其平。下日滨。滨者服也。前广后狭,象尊卑也。上圆下方,法天地也。五弦,象五行也。大弦者,君也,宽和而温。小弦者,臣也,清廉而不乱。文王、武王加二弦,合君臣恩也。宫为君,商为臣,角为民,徵为事,羽为物。——蔡邕《琴操》所载
琴的结构是一种崇尚自然的设计,先人在制琴的时候别有意趣,根据自然天相来为古琴的各个结构、部件来进行命名。每一个充满了古韵的名字,背后都暗藏着先人们对未知自然的崇敬和膜拜之情。
古琴构造较为复杂,由一块长三尺六寸五分的桐木版(面板)和一块梓木板(底板)构成,将桐木版作为琴面板刨成弧形,中间挖出槽腹,做成共鸣箱,然后与梓木底板毡合。在琴首里面粘有舌形木板,构成与琴腹相隔的空间,叫作舌穴。
古琴的面板称琴面,是一块长形木板,表面呈拱形且面板较厚,内部结构较粗糙。琴首一端开有穿弦孔,琴尾为椭圆形,在项、腰处两旁有月牙形或呈方折凹。底板称琴底,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,是在整块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。琴面板上嵌有十三个螺钿或玉石制作的徽,用以标记音位。
琴长三尺六寸五分,象征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。而古琴拥有十三个徽,代表了一年有十二个月加一个闰月。
在挖槽腹时中间留出上下两个音孔,分别对应底板的两个出音孔(龙池、凤沼),在龙池头部和凤沼尾部各有天柱、地柱两个音柱。腰中近边处设两个足孔,上安两足,称颂足。弦轴又称琴轸,多为圆形或瓜棱形,中空(穿弦用)。
古琴分为了泛音、按音、散音三种音色,分别代表天声、地声、人声。
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琴轸上。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,也开有穿弦孔。底板上有四个琴脚,琴首部两个叫凫掌。琴尾部两个叫焦尾下贴,起垫平琴身的作用。
琴弦代表流水,支撑琴弦的称为岳山,代表高山。古人认为见山立志,见水生情。
名琴阁www.mingqinwang.com
想了解古琴的更多精彩内容,火速前往琴筝百科>>
新鲜百科汇,经验百分百